【关注】首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来了(连载二)
四川省卫健委于近期发布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第一版)》的通知。规范包括17项内容,分别是基本概念、签约服务主体与对象、签约服务团队组建、团队人员职责分工、团队工作制度、签约原则、签约方式、履约服务、签约服务流程、签约服务文书、签约服务收费、签约服务管理、签约服务风险防范。据了解,这是首个由省出台的家庭医生签约规范。
05
团队工作制度
(一)服从机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机构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团队成员分工和协作制度,紧密配合,履行职责。
(三)公示团队成员姓名、联系方式、分工、服务时间及内容、监督机构及电话,主动接受监督。
(四)制定电话及微信等网络便捷咨询和管理制度、预约管理制度,建立服务记录和档案。
(五)建立定期工作会议、病例讨论、质量控制和学习培训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和工作记录,提高服务质量。
(六)制定出诊、转诊、会诊和结果追踪制度,巡诊或出诊着装、设备、服务项目、医疗风险控制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七)制定绩效考评制度和签约服务费分配制度,调动和提高团队成员积极性。
(八)制定投诉处理和满意度调查等其他管理制度。
06
签约原则
(一)签约团队与居民实行双向选择,居民根据自愿原则选择服务团队。实施初期一般按网格选择家庭医生团队。
(二)一个居民同期原则上只能签约一个团队,鼓励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
(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多人同时签约时,原则上选择同一家庭医生团队。
(四)签约服务签订一年后,期满居民可自愿续约、解约或更换团队。期满后居民未提出解约的,原签约团队可继续履约。
(五)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对象可以重点慢性病分类,分别由相应固定的团队签约服务。
07
签约方式
家庭医生团队可采取“现场签约”和“线上签约(电子化签约)”等方式。
(一)现场签约。
是常见的家庭医生签约方式,现场完成以下事务。
1.进行家庭医生签约专区的明确标识。
2.针对有意向签约的居民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内容的规范介绍。
3.帮助居民完成身份核实相关工作。
4.协助居民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及双方权利及义务。
5.准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及专用签约工具,进行医生和居民双方签约。
6.签约成功后进行签约居民基本信息采集并完善签约档案。
7.完善签约双方的具体联系方式,以备签而有约。
(二)线上签约(电子化签约)。
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家庭医生签约方式,完成以下事务:
1.基于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平台,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配置签约服务包,准备机构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承诺书、网络签约服务流程、使用手册等文档,完成电子化签约的前期准备工作。
2.在签约平台上针对各个家庭医生团队进行规范介绍,并完善团队成员的信息,包括姓名、照片、职责、职称等。
3.采集各位家庭医生的手写签名备用于网络签名。
4.有意向签约的居民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APP居民端进行注册,完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并提供身份证扫描版或照片、个人签名扫描版或照片,加设个人签约密码,由系统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居民可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包,发出签约申请。
5.家庭医生团队对居民的签约申请进行审核,与签约居民进行线上或线下沟通,确认签约内容,生成由家庭医生及居民双方电子签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完成电子化签约过程。
08
履约服务
(一)按照法律法规与居民签订合法的签约服务协议文书确定契约服务关系。
(二)家庭医生团队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提供分类分层健康管理服务。对于不同人群可以有所侧重,尤其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应主动介绍健康管理服务的重点和分层管理的必要性,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1.一般人群给予定期健康教育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等常规管理。
2.重点人群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提供服务。
3.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监测危险因素控制水平,给予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等管理。
4.患病人群应给予针对性的疾病监测、并发症监测和服药管理。
5.疾病恢复期人群侧重康复指导训练和必要的医疗护理。
6.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居民,按照协议提供相应服务。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如门诊就诊、社区巡诊、电话随访,远程医疗,特需者可开展上门服务、错时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信息化手段为签约居提供在线签约、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居民健康档案查询等服务。
(五)服务半径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居委会或社区内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一定的服务设施,采取预约方式,定期到社区巡诊,方便签约居民就近接受服务。